微生物肥料将成土壤生态修复主力军
在中国,微生物肥料已有50余年的历史,经历了从根瘤菌剂——菌肥料——微生物肥料的发展演变过程。目前,微生物肥料主要分为微生物菌剂、复合微生物肥料和生物**肥三类。
其中,微生物肥料对无机污染物的修复机理是微生物肥料进入土壤生态系统后,好氧菌、厌菌等微生物益生菌群,通过自身的生物反应,降低土壤的酸度,提高土壤的pH值,从而降低土壤中有害重金属的毒害。
首先,国家支持微生物肥料发展,同时鼓励进行微生物肥料在“土壤调理”方面的技术研发。生物产业是我国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生物肥料部分则是生物产业的重要部分。2012年12月国家把微生物肥料被纳入到“农用生物制品发展行动计划”,湖北强力生根粉批发,明确提出要加快突破“保水抗旱、荒漠化修复、磷活化、抗病促生、生物固氮、秸秆快速腐熟、残留杀草剂降解及土壤调理”等生物肥料的规模化和标准化生产技术瓶颈,提升产业水平。
微生物肥料生产成本低,安徽强力生根粉批发,利于农民接受,可以在农村进行大范围推广使用,在与无机肥料共同使用的基础上,强力生根粉批发,减少无机肥料的使用量,同时起到修复土壤的作用。
赤霉素的历史
1926年由日本首先发现,当水稻感染了赤霉菌之后会出现植物疯长的现象,病株会比正常植株高50%以上,而且结实率会大幅度降低,然后被称之为“恶苗病”。
科学家将赤霉菌培养基的滤液喷施到健康水稻幼苗上,发现这些幼苗虽然没有感染赤霉菌,却出现了与'恶苗病'同样的症状。1938年日本的两位科学家从赤霉菌培养基的滤液中分离出这种活性物质,并鉴定了它的化学结构,命名为赤霉酸。1956年C.A.韦斯特和B.O.菲尼分别证明在高等植物中普遍存在着一些类似赤霉酸的物质,到1983年已分离和鉴定出60多种;一般分为自由态(GA1)及结合态(GA2)两类,统称赤霉素。